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图源:中国政府网)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长江经济带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浩荡江河,奔涌向前。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诞生于长江之滨、建功于长江之上,在能源电力、综合交通、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以实际行动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
清洁电力 激荡澎湃动能
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奔涌的金沙江从横断山脉的山崖沟谷间穿行而出,白鹤滩水电站屹立于此,成就了高峡平湖的美景,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顺着密布的“银线”浩荡出川。
2022年12月20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参建的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现场
“我们脚下的机组转轮,每转一圈可发电约150度,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站在发电机组前,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电站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李志宏自豪地介绍说,江水随地势一路向东,从崇明岛注入东海,巨量的清洁电能也从金沙江出发,通过两条特高压直流工程直送江苏、浙江两省,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图源新华社)
如今,白鹤滩水电站与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等6座世界级巨型梯级电站通过联合调度、协同运行,共同构建起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一滴水发6次电,长江流域水力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年均发电量达30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04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5亿吨。
伴随着滚滚长江水,清洁能源的“心跳”与国家的“脉搏”同频共振,一代代工程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共同书写了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
绿色施工 共筑美好家园
泸州,长江出川最后一城,沱江在此汇入长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初春时节,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泸州长江六桥项目,刚刚完成中心主塔封顶的重大节点,正在朝着年底通车的重大目标加快建设。
长江泸州段(图源:泸州发布)
在长江上修建这座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轨两用三塔斜拉桥,需要克服的除了水深30米,最大流速达到每秒6米等不利的施工条件,更重要的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活着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为代表的60多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要最大限度消除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4号钢围堰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中央企业,我们更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葛洲坝路桥公司泸州六桥项目负责人严泽洪说,项目部创新采用“双壁钢围堰”技术,攻克了复杂的河床地形和钢围堰的技术难题,仅在4号主墩,就为河床量身定制横截面面积约1700平方米,相当于4个篮球场大小的超大型“双壁钢围堰”,有效隔离了施工部位与江水的直接接触,实现了泥浆和钻渣对长江水体的零排放。
钢箱梁吊装作业
3月的泸州长江段江面,从西伯利亚跋涉千里来“酒城”过冬的红嘴鸥即将离去,像一只只“江上精灵”飞过江面;由湖北逆流而上的来到施工现场的作业船,正在进行钢箱梁的吊装作业。桥下江水奔腾、轮船往来、江鸥鸣叫,两岸青山依旧,一江碧水如昨。
绿色产业 助推城市转型
2022年,宜昌、荆州、荆门经济总量跨越万亿,成为湖北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万亿的都市圈,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成为沿线城市低碳转型的共同底色。
湖北三大都市圈示意图(图源:湖北发布)
宜昌,昔日这座世界水电名城,正大力培育新型产业集群。由葛洲坝集团参建的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则是服务宜昌打造“清洁能源之都”,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闭环加速形成,助力绿色化工加快向新能源新材料裂变跃升的重点项目之一。
“目前,规划三路已转入管线埋设施工,东方大道延伸段和龙泉大道辅道部分路段已转入水稳层施工,为‘6·30’项目一期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部副经理付志刚介绍,今年开春以来,葛洲坝建设者们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抢工期、赶进度,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柏临河畔的明珠正在冉冉升起。
荆州,“灰色”水泥开出“绿色”之花。葛洲坝水泥公司所属松滋水泥公司投资1.07亿元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500t/d生活垃圾示范线,每年可完全消化该市及周边地区所有生活垃圾15.5万吨,相当于大约45万人在1年内丢弃生活垃圾的总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相当于3000公顷阔叶林一年内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每年可减少燃煤1.8万吨,节省约3.1万吨粘土质原料,节约土地32.7亩。
环保工程 守护碧水清流
宜昌柏临河,长江左岸支流,全长55.7公里,流域面积480.1平方公里。从源头吃水沟流出,过土门到伍家岗区灵宝村,最后流过柏临河湿地公园汇入长江,一路山水,一路美景。
在位于龙泉镇的柏临河湿地修复工程现场,片植的樱花林、杨梅林、水杉林、红花玉兰林分布在河道两侧,新修的木栈桥蜿蜒曲折横跨水面,桥下流水潺潺,几只白鹭相互追逐,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堆满建筑垃圾,荒草丛生的原貌。
柏临河大道二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2020年,夷陵区启动长江大保护PPP项目,总投资20.78亿元,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承担其中4个主项,包括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乐天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乡镇集镇生态治理工程、小溪塔雨污管网智能化改造项目。
柏临河湿地修复工程
“这里的亲水平台、沿河廊道、生态停车场等设施,为地方打造生态突出的城市绿肺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曾磊说。
“几年前,河面的水葫芦长满河道,钓起来的鱼都没有人愿意吃。”附近居民指着河面说,“经过治理,越来越多的居民喜欢来河边散步,水清岸绿让人心情舒畅。”
放眼整个长江经济带,夷陵区长江大保护PPP项目,只是葛洲坝集团持续加大河湖水系治理、土壤修复固废处理等生态环保领域投资布局,守护长江经济带碧水清流的一个缩影。
如今,经葛洲坝建设者之手,湖北荆门竹皮河,全城污水进管网,一河清水穿城流;湖北武汉汉江湾,昔日化工用地,建起生态宜居新城;湖北黄石冶钢港,黑臭“龙须沟”,长出青青草;湖南岳阳南北港河,清淤49万平方米,实现水清、河畅、岸绿……
以江河胜景映衬时代之美,以江河之兴折射国家之兴。长江上的巨变是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