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春色不减,在广东江门市新会区、鹤山市、台山市等地,一湾湾清澈通畅的河流小溪,生机盎然的绿化苗木,内容丰富的景观长廊,开阔舒适的滨水碧道……一幅幅水美乡村的美好图景正在奋笔绘就。
近年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江门市水系治理项目,河道治理总长436千米,包括水安全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等。以水为媒,水岸共治,正在改善人居环境、服务乡村旅游、提升人民幸福感,为江门乡村振兴赋能。
以水为媒,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城乡,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人居环境。台山市台城街道老城区,当地经济和人口日益增长,市政管网老化落后,尤其是下大雨时,雨污混流,污水四溢,臭气熏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经过隘口排查封堵,新管网铺筑,一体化泵站建设,为市民提供丰厚的“绿色福利”,台城近十万居民的痛点逐步解决,切实提升了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江门市恩平市莲塘水沙湖镇段,新建成的碧道,跟随航拍的镜头,可以看到这里岸坡整洁,河水波光粼粼,树梢白鹭展翅飞翔,镶嵌河道两侧的稻田黄绿相间,错落有致,人们在此晨练晚跑,仿佛行走在大自然的油画里,美不胜收。
蓬江区荷塘镇中心河一改岸边杂草丛生、河道淤泥堵塞的景象,变得水清岸绿;海州水道堤防通过加固,能防洪水,守安全,变得坚实无比。恩平市牛江生态湿地和蒲桥污水处理厂等场站为当地净化水质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江海区的河道清淤,碧道工程,都为当地护生态、美环境、促发展作着贡献。
截至目前,共完成护岸治理113.4千米,清淤疏浚203千米,管网26千米,污水处理厂2座。这是葛洲坝集团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治理体系的又一力作。
以水为媒,促进乡村旅游
一村一落皆美景,秀美乡村入画来。
新建成的鹤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将军陂节点,坡岸整洁,碧水湍流,廊桥夜景,令人心驰神往。匠心治理,使得该地由一个几乎快被世人忘却的山中遗迹,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乡村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人民因水而乐。经过两年多来的治理,鹤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已正式完成,打造出红色乡村旅游廊道、生态文旅体验廊道、湖光湿地游憩廊道、侨乡风情观光廊道等4条具有特色的示范生态绿色廊道,以水为媒,将文旅融合充分活化,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绘就了一幅人水和谐的乡村画卷,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开平市是继鹤山市后江门市第二个成功竟得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广东著名侨校开侨中学,坐落于开平市潭江河畔,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杰出校友遍布全球,通过对谭江开侨中学段的提升改造,改造完成后景色秀美,焕然一新。
项目部在河道整治与沿岸景观互融上下足功夫,在提升河道防洪功能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越的滨水体验与活动空间,打造了“天下粮仓”、“三门里”“鹤城公园”等景观节点8处,修建滨水碧道8.9千米。改善生态及景观功能,带动当地绿色水经济发展。致力于把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惠民工程,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以水为媒,提升人民幸福感
上善若水利万物,齐心净水谱新篇。
借着治水的东风,新会大泽镇牛勒村恢复了昔日“河涌清如镜,龙舟入水游”的水乡美景。为了重燃龙舟精神,激扬生态文明“正能量”,项目部以“治水”“亲水”为抓手,依托龙舟文化,将牛勒村一河两岸打造为滨水区新样本,把乡村人和景美的特色、乡村水阔天高的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实现。
“水清了,花开了,空气都更好了。”在江门市新会区圭峰会城玉龙湖附近,新建成的碧道上,晨练郊游的人们穿梭不息,正赞叹着这里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花草姹紫嫣红,“碧影印湖间,悠然水云天”的景象,欣欣向荣,生机盎然,让人心旷神怡。
江门五邑地区遍布葛洲坝人治水的足迹,江门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项目部秉承综合治理,绿色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水美乡村的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加码。”项目负责人表示。